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!

我知道了

2024年10月28日

上一期 下一期
第四版:同心文苑
2024年10月28日

乡土往事(连载97)

并港建闸除水患 第一期工程开工

 

1954年10月16日,启东并港建闸第一期工程正式开工。这是启东水利史上值得记载的重要日子。

启东人渴望根除水患由来已久。

启东襟江负海,三面环水,境内河道纵横,水患历来是农业的天敌。解放前,启东江、海堤岸低矮光秃,险象环生,境内没有一条能贯通全县的像样河流,绝大部分通江入海河港狭小弯曲,淤积敞口,常年卤潮倒灌,遇涝难排,洪、涝、旱、咸、坍、淤六害横行,人们只好使用简易的龙骨水车进行排灌,农业发展基础十分脆弱。解放后,启东人民展开了一系列治水斗争,并港建闸就是其中重要的水利工程。

1950年冬,苏北行政公署和南通专员公署先后召开农林水利联席会议,启东代表施锦乡、李质彬首次提出并港建闸请求。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限制,迟迟没有得到实施。1953年4月在兴建协兴闸取得成效的基础上,启东再次向省提出并港建报告,并派李质彬留省1个月请批。1954年1月16日,省政府终于批准了启东并港建闸第一期工程。7月10日,县召开首届人民代表大会,一致追认通过了袁士群副县长提出的并港建闸首期工程计划,并作出决议,今后继续积极支持分期实施。并成立了启东县水利工程队,与并港建闸一起担负起改造启东水利历史的重任。

启东县并港建闸委员会,当时由下列人员组成:主任委员:县委书记黄士敏、县长赵志良。副主任委员:建设科长龚振亚。县各届人民代表大会常设委员会秘书郁维昭。驻会委员兼秘书科科长李质彬主持并港建闸委员会具体工作。委员有16人组成:他们是:县委宣传部长沈梦麟、县委监察委员会副主任陈贤能、县人武部副部长黄维荣、县公安局副局长徐志达、县农林科科长陆振家、县财粮科科长陈惠春、县人民银行行长唐辉、县工商联合会主任委员张侠风、江海区副区长施冲、和合区副区长刘志文、大兴区副区长邱洪亮、惠安区副区长汤超、江海区人民代表瞿显才、大兴区人民代表任国栋、和合区人民代表陈志高、惠安区人民代表倪克明。

并港建闸第一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。国家投资16万,大兴、惠安、和合、江海4个区农户、商户自筹41万。当时4个区有41个乡,根据33万多亩受益耕地和4个区市镇受益商民合理负担。其中江海区每亩自筹5角4分,贷款7角1分;和合区每亩自筹5角1分,贷款7角4分;大兴区每亩自筹4角4分,贷款8角1分;惠安区每亩自筹3角9分,贷款8角6分。4个区市镇商业户按全年营业额,筹收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六。但是,4个区的经费全部自筹,分文未贷。这足见群众对工程的支持。

首期工程由江苏省水利厅3位专家设计,并报省财政经济委员会核准。总孔径15米,总设计流量为92立方米/秒。

三条港闸位于三条港下游,距港口720米处,为单孔闸,孔净宽5米,闸顶高6米,钢筋混凝土结构。闸设计流量30.5立方米/秒,排涝面积19.2万亩,总造价11.93万元。

吴仓港闸地处吴仓港下游,距港口1700米处,为单孔闸,孔净宽5米,闸顶高5.8米,钢筋混凝土结构。闸设计流量30.5立方米/秒,排涝面积15万亩,总造价12万元。

戤效港闸安在戤效港下游,距港口179 0米处,为单孔闸,孔净宽5米,闸顶高5.8米,钢筋混凝土结构。闸设计流量30.5立方米/秒,排涝面积8万亩。

经过近2000民工、技工4.3万个工日的努力,1955年3月28日,中戤效闸竣工;5月25日,吴仓港闸完成;6月28日三条港闸建成。在建闸的同时,又实施了港口配套工程。至1955年8月,并港建闸第一工程全部竣工。

随后于1956年实施第2期并港建闸工程,在启东西南片兴建头兴港、三河港闸2座;总设计流量138立方米/秒;1952~1962年举行第3期工程,在启东东北片兴建协兴河闸、塘芦港闸、桃花红闸3座,总设计流量128立方米/秒;到1964年,第4期工程竣工,在启东西北片兴建新港闸、大洋港闸2座,总设计流量321立方米/秒。

启东人民终于经过整整10年努力,完成了启东水利史上并港建闸的壮举!

此后,又经过实施调整、补充工程,直到1978年,并港建闸才写上完满的句号。

从1954年首期工程开始到1978年补充工程结束,启东并港建闸前后历时24个春秋,先后建造水闸52座,埋设涵洞8.7万个,国家、集体、农民各方筹资高达1615万,投入的劳力更是不计其数。启东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浇筑了启东历史上这一最壮丽的水利工程。

并港建闸,充分发挥了排涝、蓄淡、抗洪、拒淤的巨大功能,使全县3000多公里的江、海、河挡潮堤线缩短了一半。这不仅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民繁重的水利防汛负担,而且有效根除了启东历史上长期遭受的“六害”,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。

1956年5月15日,孙中山夫人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庆龄喜闻启东兴修水利,改造旧水,实施并港建闸取得成效,于是不顾关节疼痛,在不便使用毛笔的情况下用钢笔题写了“并港建闸向大自然进军,把几千年来水土冲刷的面貌改变过来,奠定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,是社会主义基本建设的伟大胜利”,以此勉励启东人民。郭沫若闻讯,也欣然题词嘉勉。并港建闸为启东的“都江堰”,是启东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,充分彰显了启东人民的伟大时代精神。

 

 

 

(下期连载:粮食实行三定制 物资供应凭票证)







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。
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,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。谢谢!
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